10月10日,省長王三運來到蚌埠市五河縣頭鋪鎮八岔村,與村民一同播種小麥。記者陳巍攝
傾心訪民情,虛心匯民智,盡心解民憂。 10月9日至11日,省長王三運輕車簡從來到淮河之濱的五河縣,走進農家庭院,深入田間地頭,訪民問需、訪民問困、訪民問計,開啟了進村入戶走訪活動的真情之旅。
“和大家聊聊掏心窩子的話”
五河縣頭鋪鎮八岔村是王三運這次走訪調研活動的駐點村。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以銀杏、大棗為主的庭院經濟和林果經濟,昔日淮河邊上的貧困村快步走上致富路。 9日下午,王三運來到這里時,正是傍晚時分,夕陽下的淮河波光粼粼,村莊里,富裕起來的村民們蓋起的幢幢樓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縱橫交錯的寬闊水泥路旁,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從田頭回到家中,一派和諧靜謐的皖北水鄉田園風光。
“省長來了! ”整個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王三運向聞訊趕來的村民一一問好,和大家親切地拉起了家常。村民們告訴省長,現在村里通了水泥路,用上自來水,垃圾也進行集中處理,村莊環境好了,還建起了學校、衛生室,生活很舒心。 “我們來就是走走看看,聽聽大家意見,怎么把新農村建設得更好,讓大家日子過得更紅火。 ”村民們對省長的話報以陣陣熱烈的掌聲。
與農戶馬傳召一家共進晚餐后,王三運連夜與10多名村民代表進行座談。王三運說:“這次來,我們是面對面、零距離,有什么困難、問題和建議都可以說出來,我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掏心窩子的話。 ”省長的這番話讓剛開始有些拘謹的代表們一下子輕松了,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紛紛踴躍發言。王三運一邊認真傾聽每一位村民的發言,一邊一絲不茍地逐一記錄著大家提出的意見,不時插話,與村民們進行深入交流。
今年62歲的馬先禮從1984年開始擔任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帶領當地農民發家致富,在群眾中威信很高。卸任后,村民一致推選他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老馬告訴省長,30多年來,他的最大體會就是“能為老百姓做一點實事就多做一點”。他的話引起王三運的共鳴:“雖然到村子里時間不長,但所見所聞讓我感到,八岔村黨支部班子素質好、發展思路好、群眾口碑好、百姓生活好、村莊環境好,這種生動局面再次證明,哪里有堅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哪里的農村就會發展得更快。 ”
村支部委員尹興樂是一位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村官。小尹告訴省長,她決定與村里面種植大戶合作推廣葡萄種植,但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貸款難。同時,她建議對在村里服務滿三年后的大學生村官就業要給予政策支持。王三運對她立足農村創業發展的志向很贊賞,他告訴小尹:“農村發展貴在人才,農村天地也能成就人才。省委、省政府對大學生村官很關注,一定會進一步采取激勵政策,支持大學生村官安心服務農村。 ”
話匣子打開了,大家都把心里事一一道出。農村道路交通及時延伸、農田小水利進一步完善、農民養豬收益保障、農業保險費減免、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改善、對農村兩女戶結扎夫婦加大獎補、新農合中提高大病慢性病報銷比例……大家向省長反映了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難題和建議。
“你們能夠發自內心地把想法和困難說出來,我很受感動,很受啟發。 ”王三運飽含深情地說道:“這充分表明大家和黨委政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一定不辜負這份信任和期待。你們提出的問題,現在能夠辦的,我們立即辦;有的是全省共性的問題,我們一定認真研究,拿出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措施,為大家解難釋惑,讓農村發展得更快,讓農民生活更富裕、幸福感更強。 ”
屋外,夜色已深。皎潔的明月懸掛半空,犬吠蟲鳴悅耳動聽,整個村莊格外寧靜安詳……
“多為群眾增加‘生財之道’,把收入倍增規劃落到實處”
訪民情、聽民意,是此次走訪活動的重要內容。王三運特別關注當地農民的經濟狀況、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次日一早就到農戶家走訪。
他首先來到村民馬傳萊家。47歲的馬傳萊是村子里的致富帶頭人,除農事外,還做起農產品收購和銷售生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向省長講述自己的“致富經”:“農民只要勤快肯干,總會有辦法增加收入的。 ”王三運頗為贊許,并給他們支了一“招”:“你們村里基礎好,環境不錯,可以搞點‘農家樂’,也是一條‘財路’。 ”走訪中,部分農戶一致反映生豬養殖風險較大,收益不穩定,引起王三運高度重視,他當即表示,要進一步研究完善這方面的政策,可以考慮通過加大政府收儲力度等手段來保護養殖農戶的積極性。
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目前在農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76歲的馬壽先一家是特困戶,老兩口常年有病,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元。望著馬壽先老伴因為患病而控制不住抖動的雙手,王三運表情凝重,再三叮囑村干部一定要照顧好兩位老人,想辦法給他們的孩子在當地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為他們扶貧解難。五河縣負責人告訴省長,縣里已經拿出一部分錢,逐步給予大病困難戶、遭遇不幸事故的家庭一定的補助。王三運動情地表示,惠民生就是要排民憂、解民困,就是要辦實事、做好事。各級政府一定要逐步增加民生方面的投入,下更大力氣解決老百姓關注的難題。短短的兩個小時,王三運走訪了5個農戶家庭,認真詢問他們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聽取他們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和建議。省長離開時,馬壽先的老伴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當前正值皖北地區小麥播種季節。村莊外,田疇平整,農機轟鳴。王三運與村民們一起下地干起農活,開起了手扶播種機,不一會兒就將3公斤左右的麥種播種完畢,接著又撒起了化肥,村民們紛紛說省長“干活像個老把式”。王三運對農民種糧收成、小麥品種、化肥價格、農田水利設施等情況十分關注,要求當地干部把握“三化同步”的時代要求,在農業基礎設施工程化、農業生產方式機械化、農業經營產業化等方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在農民就業融入城鎮化、農業發展融入工業化、農村公共服務融入城鄉一體化等方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省長就要離開八岔村了,忙碌的村民們都停下手頭農活,自發地來到路上送行。“歡迎省長再來我們村”,在村民們熱情相邀聲中,王三運與他們一一揮手作別……
金秋時節,沱湖碧波千頃,水美蟹肥。王三運專程來到沱湖鄉走訪漁民,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在漁民丁順江家的漁船上,王三運詳細了解當地對漁民的政策扶持和漁民收入狀況等。得知丁順江今年水產收成超過4萬元,在岸上買了房子,他十分高興,勉勵當地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在發展休閑漁業和旅游觀光上多做文章,多渠道增加漁民收入。他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常道也有新道,沱湖群眾可以走以水生漁、以漁帶游、漁游相濟的路子。只有多為群眾增加‘生財之道’,才能把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真正落到實處。 ”
“讓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成果惠及百姓,讓社會文明進步的陽光普照民生”
近年來,五河縣堅持城鎮化和工業化協調推進,園區經濟、城市建設均呈現新氣象。在沫河口工業園區、城南工業園區、小溪鎮牟莊農民工創業園走訪時,王三運來到生產一線,與職工親切交談。縫紉女工沙宗梅對省長說,現在在本地打工,一個月能掙1600元工資,而且還能照顧家人,比以前外出打工強多了。王三運聽后高興地說道:“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省來說,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優惠政策來培育和吸引企業入駐園區,帶動本地農民就業。園區要有投資強度標準,要有一些高精尖的大項目,同時要在總體投資強度標準下,科學劃分功能區,合理布局勞動密集型產業。 ”
五河縣舊城改造安置很有特色和品位,祥源安置小區優美整潔的環境、新穎美觀的樓房引起王三運的濃厚興致。安置戶管幫要、何全海不約而同地告訴省長,以前他們居住的房子道路不通,缺乏配套設施,環境臟亂差,舊城改造讓他們小房換大房、平房換樓房,生活條件比以前有了顯著改善。王三運頗有感觸地說:“舊城改造要讓城市面貌變得更美麗,拆遷安置要讓群眾生活變得更美好,有前者沒有后者就不是科學發展,不是人民滿意的政績。保障房建設一定要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一定要保證質量標準,讓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成果惠及百姓,讓社會文明進步的陽光普照民生。 ”“身子要沉得下去,意見要聽得進去,感悟要升得上去,對策要拿得出去”
走訪中,王三運聽取了市、縣、鎮的工作匯報。他說,近年來,地處皖北地區的蚌埠市和五河縣,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皖北發展的決策部署,振奮精神,真抓實干,經濟發展、城鄉面貌、人民生活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呈現出加速崛起的良好勢頭。當前,我們要把開展大走訪活動與在手的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與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結合起來,與“十二五”提出的目標要求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大走訪活動的實效性。通過這次走訪調研,我們與群眾的感情拉近了,聽群眾心聲直接了,想群眾所想自覺了,解群眾所憂具體了。各級各部門都要認真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的深刻道理,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始終站穩群眾立場,拜人民為師,向群眾學習,身子要沉得下去,意見要聽得進去,感悟要升得上去,對策要拿得出去。對群眾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好各個層面的頂層設計,拿出行之有效的具體辦法,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讓大走訪活動實實在在、生動有效,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推動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作出更大貢獻。(記者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