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4日召開的全市宣傳工作會議上,宜秀區在繼2010年之后,再次被中共安慶市委授予對外宣傳工作貢獻獎。該獎項是全市宣傳思想工作的最高獎項,獲此殊榮的單位在宜城板塊中僅此一家。連續兩年獲此榮譽,也開創了該區宣傳思想工作的先河。
剛剛過去的一年,宜秀區宣傳思想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宣傳部和區委的安排部署,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全區工作大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通過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內容,不斷提高宣傳思想工作整體水平,切實為統籌宜秀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一年來,圍繞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實現在全市對外宣傳工作中保持先進位次目標,積極拓展宣傳渠道,努力在創意新聞、策劃新聞、構思新聞、組織新聞方面下功夫,力求在重點突破、特色突破、精品突破上做文章。
![]() |
一是瞄準工作中心,在發稿質量和數量上有了新突破。繼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適時邀請市級以上媒體來區采訪,先后對濕地保護、征遷拆違、招商引資等重大項目建設,大橋開發區、北部新城及龍山鳳水旅游文化產業園三大平臺建設等經濟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民生工程等社會事業開展重點宣傳。先后接待了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及省、市眾多媒體記者來區采訪,在中央、省、市各級主流媒體上大篇幅、全景式地展示了全區經濟發展、人文歷史和在宜秀超越跨越過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防汛期間,中央電視臺4套分別來該區采制和播發了防汛工作;9月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專程來區采訪。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安慶日報》已用6個頭版頭條介紹了該區工業經濟、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文化名區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安慶人民廣播電臺用10多個頭條介紹了宜秀經濟社會發展的可喜成就;有慶祝龍山鳳水、項目推進、社區發展、民生工程建設等方面的6篇稿件在《安慶新聞聯播》中頭條播發,產生了良好影響。此外,城需型農業、旅游休閑、農家書屋、新農村建設、“3+6”平臺建設等方面工作,多次在中央、省、市各類媒體上刊播稿件,為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營造了良好輿論環境。2010年全區在市級以上媒體發稿3000余篇。其中,中央及國家級媒體發稿20篇、省級以上210余篇。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在構建“大外宣”格局上有了新突破。目前,該區已建立了以區新聞中心為龍頭、基層通訊員為支柱、業余通訊員為輔助的宣傳隊伍網絡,通訊員隊伍網絡基本覆蓋了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為充分調動和發揮通訊員隊伍的外宣主力軍作用,促進全區外宣工作再上新臺階,該區認真宣傳宜秀辦[2009]33號文件《宜秀區新聞宣傳工作目標考核辦法》精神,進一步細化對各單位的外宣工作任務,對外宣發稿數量和質量也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將外宣考核結果納入了全區年度綜合考評,同時積極爭取專項經費,加大對在省以上媒體發稿通訊員的獎勵力度,此舉進一步調動了全區各單位及通訊員投身外宣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全區“大外宣”格局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是創新宣傳方式,在宣傳陣地建設上有了新突破。繼續與安慶日報社、安慶人民廣播電臺、安慶電視臺聯辦《宜秀周刊》、《宜秀之聲》、《宜秀天地》等欄目,并加大對《宜秀天地》節目更新頻度,增強了宣傳效果。為適應現代媒體發展形勢,構建網絡宣傳平臺,該區加大了對網絡的建設力度,投資近10萬元開辦了區門戶網站《宜秀在線》,安排2名工作人員到新安在線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培訓。到目前,網絡的更新、維護等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并初步顯現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