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面的動作更多。共同社3日報道稱,日本將啟動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討論中國防空識別區。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當天表示,中國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整個政府都關心的事”,計劃在4日啟動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展開討論。法新社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3日指責中國設置防空識別區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日本眾議院計劃在5日通過譴責中國公布防空識別區的決議。
“德國之聲”3日稱,東海緊張局勢的升級對安倍來說正是一個好機會。日本新防衛政策的細節將于年底公布,但大致輪廓已經顯露。首先,盡管政府債臺高筑,日本仍計劃提高國防開支。其次,日本計劃增加在導彈防御、防空和海岸警備方面的投入,將防御力量集中到日本南部,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紐約時報》稱,日本軍事戰略正發生根本改變,比戰后任何時期都更加愿意和能夠自我防御。
面對日本等國的鼓噪,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3日就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發表談話指出,中方劃設防空識別區是為保障國家空防安全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其要義在于防衛,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更不會對任何國家和地區構成威脅。耿雁生說,極個別國家早在1969年就劃設了防空識別區,并在此后多次擴大識別區范圍,最西側距我海岸線130公里,根本沒有資格對中方合理合法的行為說三道四。極個別國家必須認真反省自身做法,其他有關方面也應謹言慎行,不受其蠱惑挑唆。
“拜登在中國防空識別區上的表態肯定不能令日本滿意,而拜登的表態恰恰體現了奧巴馬第二任期外交注重與中日發展平衡性關系的特征。”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袁鵬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剛發表《亞洲的未來》,對奧巴馬第二任期的亞洲政策作了詳細闡述,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美國希望跟中國把“新型大國關系”落到實處。拜登訪華也是奧巴馬新的亞洲政策的組成部分,但美國同時不希望與中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引起日本疑慮,于是把日本放在了第一站。【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藍雅歌 李珍 王剛 李勇 青木 馬晴燕 甄翔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