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9日援引警方的消息稱,一名印度籍勞工8日晚被一輛巴士在跑馬埔路和翰莎路交叉路口撞死。由于現場圍觀人員很多,大多數都是南亞外籍勞工,人員情緒迅速激化。有圍觀者開始用酒瓶和一些擺在周圍商鋪的花盆攻擊醫務人員和警察,打砸警車。
隨著人群的迅速聚集,數百名外籍勞工開始打砸、焚燒現場的私家車、警車及救護車。警方隨后出動約300名警察,不久后控制了騷亂現場,并逮捕了27名肇事嫌疑人。
新加坡內政部和警方9日凌晨2時30分召開記者會,將事件定性為“嚴重的暴動”。據警方掌握的情況,騷亂參與人數在400人以上,全部是南亞外籍勞工,沒有新加坡本地人參與。但警方認定發生在“小印度”的騷亂是一起“孤立事件”,并沒有事前策劃。9日白天,《環球時報》記者在騷亂路段看到,現場已經得到清理,恢復了正常交通,但行人明顯比以往稀少,行車道上還留有警車被點燃焚燒后留下的痕跡。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東南亞國家。得益于良好的民族政策和嚴格的法律法規,新加坡長期以來治安穩定,秩序良好。因此,新加坡社會和外界紛紛用“震驚”、“罕見”來形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這樣的暴力和犯罪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將設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起因。不過,李顯龍稱,大多數勞工是奉公守法的,對經濟有很大貢獻。他勸告新加坡人不要因為這次騷亂而對外籍勞工印象不好。
為了發展經濟,新加坡近年來大量引進外勞。新加坡人力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新加坡共有約130萬外籍勞工,約占總人口的24%,外勞主要來自南亞、東南亞與中國等,其中南亞勞工主要來自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國。他們中除了一部分具有高學歷,就職于大型企業外,大多數從事低技術性和新加坡本地人不愿從事的工作,包括初級建筑工人、貨車司機和清潔工等,月薪多在1500—2500新元之間,顯然在新加坡屬于低收入群體。美國媒體報道稱,“小印度”是一個擁有許多商店和餐廳、充滿印度風情的社區。一到周末,小印度就擠滿了人,來自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地的南亞勞工聚集于此,度過他們的時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場普通的交通事故引發集體騷亂,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偶發事故,實則是多種問題長期累積的集中爆發,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美國媒體援引一些分析家的話稱,新加坡外勞為新加坡繁榮作出巨大貢獻,卻經常遭受不合理盤剝,長期遭受歧視,工作壓力大,工資低且常被拖欠,這讓他們產生壓抑和挫折感,一遇機會就可能爆發。去年底,中國籍巴士司機因不滿薪資待遇舉行罷工,同樣引起新加坡廣泛關注。
騷亂事件發生后,新加坡政府表示,將重新審視管理外籍勞工的政策,并探討現有措施是否足以應對變化的勞工環境。不過,新加坡政府同時也不希望本地居民和外籍勞工的關系受到損害,對新加坡社會穩定造成影響。美國《商業周刊》評論稱,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比爾維爾·辛格認為,此次騷亂可能是一個分水嶺,今后這樣的事件也許會接連發生,因為“新加坡人對未來信心下降,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和越來越傾向于狹隘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