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藍皮書引熱議:2000元電腦政府9萬元買
2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機構公布的2013年《法治藍皮書》引發熱議。《法治藍皮書》稱,政府采購并沒有做到物美價廉,八成政府采購商品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甚至有單位花9萬元采購的電腦市場上只賣2000元。
南京市紀委書記承諾:政府采購價一定低于市場價
政府采購商品的價格真的大多高于市場平均價?2011年1月南京就首推政府采購“淘寶模式”,南京政府采購商品價格情況如何?“‘淘寶模式’有效地杜絕政府采購中存在的‘買蘿卜花了人參價’現象。”南京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龍翔說。去年11月初,南京再出新招,首推“政府采購網上競價產品市場價格監測保控機制”,也就是第三方價格監測機制。“我們向社會公開承諾,政府采購網上競價產品的成交價格必須低于市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相同產品市場價格。違反此‘鐵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并給予舉報者10倍于差價的獎勵,歡迎社會各界監督。”龍翔告訴揚子晚報記者。
◎南京政府采購“淘寶模式”效果如何?2年多節約財政資金7600萬元
2011年初,南京首推政府采購協議供貨網上競價改革,即由原來采購單位與供應商“面對面”洽談采購價格,改為采購單位與多個供應商通過“背靠背”網上競價方式確定價格,這便是被媒體熱議的“淘寶模式”。
該模式包括三種方式:單品牌反拍,即采購單位在提出產品需求時可以自選一個品牌在網上發布需求,由3個以上供應商進行網上報價,經多輪反向競價后形成最低價格;多品牌比價,即采購單位需要提出2個以上(含2個)同檔次的品牌在網上發布需求,協議供應商同時在網上報價,系統自動將最低報價供應商推薦給采購單位;多部門團購,即由一個部門在網上提出采購需求,并發出團購邀請,在一定時間內有相同采購需求的采購單位響應,可以形成集團采購規模,獲得批量價格優勢。
一串數字印證了“淘寶模式”的顯著成效:2011年1月1日-2013年2月25日,通過網上競價平臺共成交21858次,采購產品80583臺(件),成交金額3.88億元,節約財政資金0.76億元,節約率16.35%。
◎怎樣嚴防“成交價高于市場平均價”?
“淘寶模式”引入第三方價格監測
“《法治藍皮書》所講的‘政府采購商品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我們有什么辦法預防范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南京市政府采購中心負責人說,“法寶”就是去年11月市財政局、市物價局聯手推出的“政府采購網上競價產品第三方價格監測保控機制”。
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說,市價格監測中心通過對商場、電子商城等40余個監測點的價格采集,對市場價格變動情況進行全面實時的跟蹤分析,并將定期在政府采購中心網站更新發布。目前納入試點監測范圍為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和打印機等3類產品,根據試點情況將逐步擴大政府采購網上競價采購的全部18類產品。“《法治藍皮書》數次提到的‘臺式電腦’,就在我們重點監測范圍內。”該負責人說。
據介紹,他們以南京珠江路雄獅電子商城、蘇寧、國美、五星等家電賣場作為價格監測點,以這些電器賣場公布的電子產品市場價格為監測樣本。“我們明確規定,在南京,政府采購以市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產品市場價格作為網上競價產品最高限價的依據,網上競價產品的成交價格必須低于相同產品的市場監測平均價!”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一些地方,少數供應商以“特供產品或特供服務”為由,讓供應商品在市場上“難以參照”,從而規避“價絡監測”。對此,南京有什么應對之策?“價格監測中心負責對每類產品提供30種以上當前市場主流(暢銷)機型的價格,該機型的價格應考慮品牌、型號、配置等具體內容。”
◎歡迎社會監督政府采購“價格虛高”
給予舉報者10倍差價的獎勵
據介紹,去年11月以來,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對政府采購網上競價產品實施實時動態監測,并按月發布3期監測數據。“在以前,最高限價是供應商在投標時提供的,即使通過2家以上供應商‘背對背’的幾輪競價,成交的價格仍然可能比市場價高。現在由市物價監測中心這個‘第三方’提出‘最高限價’,更加接近市場真實價格,再通過競價,成交價格自然就低下來了。”該單位常年辦理政府采購業務的張科長說。
在《法治藍皮書》,有這樣一個例子觸目驚心:一臺普通的臺式電腦政府采購價達到驚人的9萬多元,而市場價不過才2000多元,相差30多倍。“這在南京有可能嗎?”記者問。
“絕對不可能!有了價格監測這一‘利器’,就相當于把網上競價產品的‘最高限價’關進了‘鐵籠子’!”市政府采購中心負責人說,他們正在對網上競價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屆時會向社會公開發布價格監測信息及成交均價,便于社會監督。
“如果發現南京的政府采購成交價格高于第三方監測公布的市場平均價,我們將給予舉報者10倍差價的獎勵。這個獎勵,將由該供應商的投標保證金‘埋單’。對違規供應商,我們將扣除其‘誠信’積分,直至取消參與政府采購的資格。”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通訊員 吳德 記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