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安慶日報:沼氣新說
日期:2013-11-14 10:21:10 來源: 點擊:
今冬可用上沼氣
●“去年申請(沼氣建設)的,想不到今年就能用上了。原先我也沒打算用沼氣的,我家周圍鄰居用了沼氣之后,效果挺好的,反正建沼氣又不花什么錢,還省了砍柴的工夫和液化氣錢。”陳龍祥說,“沼氣建設前后只用了四五天,我家沒花什么錢,就每天給5個工人貼了一頓飯。”
在楊橋鎮花山村,陳龍祥家的沼氣池已經完工。10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他家后院,地面是翻動過又被壓實的黃土,還鋪著一些砂石子,沼氣池建成沒多久。從廁所、豬圈往廚房方向的一條線上分布著三個井口,一個方形,一個小圓,一個大圓,中間的井口敞開著,井蓋上連著一根黃色的管子,管子沿著地面,順墻向上固定著,通過一個孔連到廚房。在中間敞開著的井口內,記者看到,離井口約半米的糞便表層鼓著氣泡,井口邊氣味并不是太重。
在陳龍祥家的廚房里,從外面伸進來的黃色管子,連著固定在墻上的沼氣凈化調壓器,另一端連著燃氣灶。陳龍祥介紹,剛才那個井口氣泡里面的氣體就是沼氣,等井口封起來,他家今年冬天就能用上沼氣了。
“去年申請(沼氣建設)的,想不到今年就能用上了。原先我也沒打算用沼氣的,我家周圍鄰居用了沼氣之后,效果挺好的,反正建沼氣又不花什么錢,還省了砍柴的工夫和液化氣錢。”陳龍祥說,“沼氣建設前后只用了四五天,我家沒花什么錢,就每天給5個工人貼了一頓飯。”以前,每年下半年他都要上山砍柴,連續五六十天里,每兩三天就要砍一次。家里用液化氣之后,一個月要一罐子氣,用完了就自己拖空罐子到鎮里去充氣,每年砍柴還得照舊。
當記者問他“你會用沼氣嗎?”,他自信滿滿地答道:“當然會!”原來,今年8月份村里開辦了沼氣培訓班,戶戶還發了“明白紙”,告知沼氣使用注意事項。陳龍祥說,調壓器上壓力過低或者指針不動,就說明漏氣了,就要聯系村部邊的沼氣服務網點人員上門維修了,聯系方式他有。
沼氣池建好后,用戶需要往發酵池內下糞,保持存量。他聯系卡車從養豬場拉糞來,自己用糞桶挑到發酵池內。“下糞下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再加點水,等專業人員上門將發酵池井口密封起來,再等一個星期就差不多可以用沼氣了。”陳龍祥笑著說。
沼氣網點服務村民
●服務站的玻璃柜臺內,擺放著各種管道器件。蘇勝如說,壓力表數值下降,在室內還能聞到異味,這就是明顯的漏氣了,村民打電話給他,他就上門檢查,更換配件,另外,每個沼氣用戶家半年要更換一次脫硫劑,也都在他的服務范圍之內。
已經60歲的蘇勝如是大橋街道眉山村沼氣服務站的站長,從2009年開始,他在這個服務站已經為村民服務4年了。
蘇勝如做了多年的瓦匠,也會建沼氣池。2009年經過區農村能源站舉辦的專業培訓,多次到各地學習,終于獲得了沼氣生產工證書。在服務站,他不僅負責維修村民家的沼氣,在去年以前也一直負責修建沼氣池。
蘇勝如說,要修建沼氣池,他要找瓦工班組,根據村民家的地形地質條件以及村民的要求開挖,挖好之后裝模具,澆筑混凝土。沼氣池內外都要分好幾天粉刷好幾層,粉刷好了之后就要安裝管道和凈化器,試水試壓,看看池子是否漏氣,如果不漏氣就開始下糞。
從2009年以來,他大約為300戶村民家挖過沼氣池,平均四五天就是一戶。現在打電話需要維修的村民,一個月一兩戶到十幾戶不等。“我自己挖的沼氣池,需要維修的少。”他自信地說。
服務站的玻璃柜臺內,擺放著各種管道器件。他說,沼氣池建好后,村民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主要還是漏氣。壓力表數值下降,在室內還能聞到異味,這就是明顯的漏氣了,村民打電話給他,他就上門檢查,更換配件,另外,每個沼氣用戶家半年要更換一次脫硫劑,也都在他的服務范圍之內。他家也在使用沼氣,沼氣池是2010年修建的,在那之前,家里一直用液化氣。使用沼氣之后,燒飯、燒水、洗澡等,每月家里能省幾百元。
他帶記者來到他家后院,豬圈里養著一頭豬,豬圈旁也有一個方形的井口,還有一大一小兩個圓形井口,都蓋著井蓋。蘇勝如向記者介紹說,方形的是進料口,通著豬圈,豬糞通過管道進入進料口,小圓形的是發酵池,大圓形的是水壓間,三個池是通過斜管道連接的,沼氣管連著發酵池,經過發酵的糞便由出糞器從水壓間抽出。沼氣池建好后,他向發酵池裝填了2000多斤的糞便,這些糞便都是從養豬場拖運來的,現在每周還要從進料口裝入新糞。
蘇勝如說:“自家的沼氣漏氣了肯定自己修了,如果村民電話聯系我上門服務,就收點配件費,服務費干脆就不收了,都是一個村的。”
生態、經濟、方便
●人畜糞便、廚房污水均進入沼氣池,達到無害化處理,每戶沼氣池建設資金3400元,每戶建池戶共計補助2400元,上級補助資金主要用于統一購置沼氣灶具及配件、支付建池技術員工資和項目戶建材補助。每個項目村基本上有一個服務網點,每個點都有一套進出料設備、檢測設備和維修設備。
在宜秀區種植業管理局,局長馬光榮介紹說,宜秀區今年沼氣建設任務是新建300口沼氣池(同時完成“一池三改”建設)、建設5個沼氣服務網點等。日前項目均已全面完工,并順利通過上級農村能源辦組織的驗收,提前完成此項民生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其中新建沼氣池項目完成投資102萬元,服務網點項目完成投資37.5萬元。
“在項目落實過程中,‘一池三改’是年度項目建設的重點,即沼氣建池與改圈、改廁、改廚相結合,使人畜糞便、廚房污水均進入沼氣池,達到無害化處理,從而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的目標。”馬光榮說。
記者在區種植業管理局農村能源站了解到,農村戶用沼氣以戶為單元建設沼氣池,同時進行“三改”,同步設計施工,因地制宜,指導建池戶開展綜合利用。沼氣池為常規水壓型,容積為8立方米,實現自動進料,并配備半自動出料裝置。圈舍與沼氣池相連,廁所與豬圈一體建造,也同沼氣池相連,廚房內爐灶、調控凈化器、輸氣管道等設備的安裝都要符合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每戶沼氣池建設資金3400元,每戶建池戶共計補助2400元,上級補助資金主要用于統一購置沼氣灶具及配件、支付建池技術員工資和項目戶建材補助。其中每戶灶具、沼氣凈化調控器、管件、出料器各一套,密封劑1公斤。除統一采購物資外,扣除沼氣工作經費及倉儲運輸等雜費,其余資金下撥到項目村統籌使用,用于支付技工工資、挖池小工補助及采購砂石、鋼筋、水泥等費用。
關于沼氣服務網點,農村能源站站長龍小義說,鄉、村服務網點建設以政府為引導,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由各沼氣戶參加,以沼氣管護為基礎實行專業化施工、商業化運作,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服務網點,從技術力量的配備、農戶需求等因素上考慮,遵循既保證農民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服務又保證服務網點的效益和發展的原則,建立網點。鄉、村沼氣技術服務的覆蓋率要達到70%以上,每個項目村基本上有一個服務網點,每個點都有一套進出料設備、檢測設備和維修設備。(見習記者 羅少坤 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
上一篇:安徽日報農村版11月12日刊發宜秀區村干工資打卡發放
下一篇:11月14日安徽日報:安慶宜秀區3100貧困戶遷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