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國一流為定位,以特色鮮明、經久不衰、影響廣泛為目標,2013年以來,安徽省著力培育十大演藝品牌和十大影視品牌——
1月8日晚,安徽大劇院上演由韓再芬主演的《徽州往事》,臺下座無虛席。 姚林攝
星移斗轉的古村夜空、航空拍攝的視覺奇觀,不為人知的水下風光、充滿靈性的黃山猴群……我省重點打造的高清紀錄片《大黃山》將于1月20日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同步播出。
演藝精品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地區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2013年以來,我省把演藝精品創作生產作為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抓手,著力培育十大演藝品牌和十大影視品牌。黃梅戲《風雨麗人行》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黃梅戲《雷雨》和《徽州往事》獲得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優秀劇目獎和文華劇目獎,徽劇《驚魂記》和黃梅戲《半個月亮》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
打造全國一流演藝品牌,提升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
——《大黃山》、《宏村阿菊》等匯聚頂尖創作團隊;《徽州往事》、《半個月亮》等廣納良言、精雕細琢
因為《天仙配》、《女駙馬》等經典劇目,黃梅戲得以傳唱大江南北,演藝精品的魅力可見一斑。
2013年年初,省委宣傳部下發《關于認真做好重點演藝、影視品牌打造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重點培育十大演藝和十大影視品牌。 “瞄準全國一流水準,打造更多特色鮮明、經久不衰、影響廣泛的演藝精品,既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現實需要,也是增強我省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省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談到。
“一流品牌,意味著徽派元素和時代特征相融合,意味著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意味著市場和專家都認可、票房和評獎雙豐收。 ”安徽演藝集團董事長張居淮坦言,創作壓力很大。
一流品牌源于一流創作。在充分發揮我省藝術家智慧力量的同時,生產創作單位引智借力,以一流陣容打造精品力作。紀錄片《大黃山》由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針對黃山山勢險峻、氣候多變的特殊環境,攝制組引進了國際一流的航拍團隊;電視劇《生活啟示錄》編劇由金牌編劇王麗萍擔任,她創作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深受觀眾喜愛,版權成功輸往海外;文旅演出《宏村阿菊》請來了意大利知名導演,請來了美國、俄羅斯的特技表演團隊,請來了承擔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演出舞臺機械設計及制作的加拿大公司……
好戲是磨出來的。在選題立意、劇情展開、唱段唱腔、舞美服飾、燈光音效等環節,主創團隊們數易其稿、精益求精。 《徽州往事》、《半個月亮》、《宏村阿菊》等劇目在演出過程中,廣泛征求專家學者和熱心觀眾的意見建議,精雕細琢后的作品,表現力和感染力均有新提升。
劇好也要會吆喝,整體營銷闖新路
——安徽演藝集團赴全國各地推介劇目,“徽班”進軍上海灘;再芬黃梅創意營銷,在蘇州連演8場
上海靜安寺廣場一帶素有“戲劇谷”之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上戲實驗劇院、云峰劇院、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鱗次櫛比的劇院每天都有好戲上演。從今年2月開始,來自安徽的演藝精品——黃梅戲《天仙配》和《雷雨》、舞劇《徽班》、歌舞劇《風情安徽》、徽劇《驚魂記》、話劇《徽商傳奇》將在這里陸續上演。
國有演藝院團體制改革以來,安徽演藝集團北上京城,南下湘江,赴全國各地推介劇目漸成常態,但整體打包、整體營銷、定點演出還是頭一回。“擺脫政府買單和商業贊助的依賴癥,通過院線票房讓演出項目游刃有余地在市場上亮相,是擺在所有演藝院團面前的新課題。此次和上海云峰劇院的合作,就是這樣一次探索與實踐。 ”張居淮介紹說。
同樣在改革大潮中走向市場的再芬黃梅藝術劇院也在嘗試著新的營銷模式。去年9月,再芬黃梅攜原創大戲《徽州往事》登陸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劇院不遠處就是當地一家知名的電影院。洽談簽約的時候,有人打趣道,能有電影院三成的票房就不錯了。我們靈機一動,干脆就和進口大片打打擂臺。于是策劃推出了‘見證中國戲曲《徽州往事》抗衡美國好萊塢大片’的活動。 ”劇院相關同志介紹說。
這一活動引起了蘇州市民特別是大中學生的關注。“《徽州往事》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戲曲的認識。劇情、音樂、舞美、演員的表演都很棒,不亞于進口大片。 ”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大二學生王曦看完戲后興奮地說。年輕群體“超乎尋常的熱情”加上中老年觀眾“意料之中的熱捧”,《徽州往事》在蘇州連演8場,后面四場,場場加座。
借助品牌劇目講述中國故事、安徽故事
——休斯敦市將2013年2月15日作為黃梅戲和徽劇日;雜技劇《夢》在歐洲巡演80多場
音樂不需翻譯,藝術沒有國界。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進程中,演藝、影視作品發揮著重要作用。
蛇年的正月初一,婉轉動聽的黃梅戲在美國紐約法拉盛高中禮堂唱響。這是我省演藝院團第三次訪美。兩個多月創排緊鑼密鼓、10天星夜兼程收獲掌聲、6場精彩表演完美收官,“皖風徽韻美洲行”又一次向世界生動講述“安徽故事”。對于這支來自中國安徽的演藝院團,美國民眾的熱情很高,休斯敦市長還批準將2013年2月15日作為該市黃梅戲和徽劇日。
仰頭、張嘴、一臉驚愕,隨后長舒一口氣、使勁鼓掌。這是德國教師尤里觀看《夢》時的表情。自去年7月10日首演至今,《夢》已經在德國柏林、漢堡等10多個城市演出80多場。目前,該劇正在歐洲進行第二輪巡演。 “演藝‘走出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完成政府主導的文化交流任務,二是自己開拓的商業性演出。目前,商業性演出大多停留在‘勞務輸出’層面,尤其是雜技藝術在海外演出市場中處于演藝產業鏈最低端。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新劇目,雜技劇《夢》的特別之處在于‘品牌輸出’。劇目創作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全程‘國際化’,但劇目版權為我所有,這改變了國內優秀雜技藝術給國外演出商打工的傳統模式。 ”張居淮介紹說。
“‘真善美’是世界通用的語言,能夠引起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人們的心靈共鳴和情感投入。我們要用美的形態,把尋常安徽人的生活、情感和美麗展示出來,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了解安徽、認識安徽。 ”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宇洪杰深有感觸地說。(李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