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省委書記張寶順大走訪帶來岳西縣大變化紀實
“在新形勢下,岳西要充分認識區位、生態、資源等綜合優勢,確立更高標桿,做好整體規劃,推進跨越發展,努力打造生態文明示范縣、美好鄉村示范縣、綠色發展示范縣、扶貧開發示范縣,努力走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的前列。 ”
2012年5月21日至23日,省委書記張寶順深入岳西縣開展大走訪活動,給老區發展和扶貧開發指明了前進方向,增添了強大動力。
兩年來,省委書記大走訪有多大后續效應?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問題有沒有解決?岳西新一輪扶貧開發情況如何?記者再次深入岳西,沿著省委書記的足跡,尋訪革命老區的蝶變之路。
打響“生態牌”
“上山不砍樹,照樣能致富”。岳西翠蘭、岳西茭白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中“岳西翠蘭”品牌價值已達7.63億元。 2013年,全縣特色農業綜合產值達49億元,增長16%
紅色岳西,綠色海洋。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集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純山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功能區于一體,是省委書記的扶貧聯系點。張寶順對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深情。
“生態優勢是岳西最大的優勢,生態資源是岳西最可寶貴的資源。”省委書記這句話已成為岳西人的名言。岳西縣委書記周東明說,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打生態牌,走生態路,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著力推動綠色崛起,強力推進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已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15個省級生態鄉鎮,岳西即將成為全省第4個國家級生態縣。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任務全面完成,省級森林城市創建通過檢查驗收,森林覆蓋率、城區綠化率分別提高至75.54%、40%。
綠色發展是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張書記對我說,‘岳西翠蘭’作為國賓禮茶,生態有機是最大優勢,只要你們打好這張牌,就一定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帶領更多茶農增收致富。”良奇生態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秦名祥說,兩年來,企業按照這個思路,一邊主打名優茶,一邊發展夏秋茶,把茶葉賣到國際市場,收獲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13年,公司產值已達6000多萬元,帶動全縣30萬茶農人均增收300元。
“上山不砍樹,照樣能致富”。岳西堅持實施“兩品一化”(品質、品牌和產業化)戰略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全縣茶園、蠶桑、高山蔬菜基地面積分別發展至15.04萬畝、5.4萬畝、13.1萬畝,岳西翠蘭、岳西茭白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中“岳西翠蘭”品牌價值已達7.63億元。縣農委主任王學放告訴記者,2013年,全縣特色農業綜合產值達49億元,增長16%。
該縣堅持“三升三調”(提升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提升科技含量,促進傳統產業向節能電子、裝備制造、綠色能源三大新興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工業,建成入駐7家企業的節能電子產業園,一批新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至9家。同時,實施“三大品牌”發展現代旅游服務業,打造“三身”(健身、養生、修身)特色景區品牌,“三生福地·凈土岳西”獲得首屆中國(安徽)旅游品牌節最佳獎。 2013年,全縣接待游客人數54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億元,分別增長91%、236%。
綠色發展越來越吃香,致富門路越來越寬廣。
走上“民心路”
幾年前,泥濘的山路嚇跑了馬石村小伙子談好的對象;如今泥路變成水泥路,山民告別“行路難”。正在興建的岳武高速將打通岳西與中西部地區的快速通道,給紅土地插上騰飛的翅膀
山連著山,連綿不斷。交通閉塞一直是制約山區發展的最大瓶頸,豐富的資源出不去,外面的投資進不來,老區人揣著“金鑰匙”過著窮日子。
姚河鄉馬石村管山村民組90多戶群眾原先只有一條砂石路與外界相連,一到雨雪天氣,山路泥濘濕滑,上山下山難上加難。
2012年5月22日,張寶順頂著烈日,從梯嶺村驅車20多分鐘,又在陡峭山路上攀登30多分鐘,終于來到這里。他從東家到西家,與鄉親們促膝談心,聽到最多的就是與路有關的故事。
“幾年前,兒子在城里談了對象,準備春節帶回來,給我們看看。不巧,天剛下過雨,山路根本沒法走。姑娘一看這情況,什么也沒說,一扭頭就走了。 ”村民胡興柱長嘆一聲。
“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到了大山深處,才知道一條路有多么重要。農民致富、生活改善,甚至娶媳婦,都要有路。 ”張寶順當即表示,要盡最大努力協調解決實際困難。
在省委書記過問下,省交通運輸廳補助項目資金200萬元,海螺集團無償援助水泥5000噸,加上村民集體投資投勞,建成15.1公里水泥路。這項工程當年7月10日動工,10月28日竣工,被鄉親們稱為“省委書記民心路”。
一條條公路承載著老區人民走出大山的夢想,牽動著省委書記的目光。這些年,岳西流傳一句順口溜:“早也盼晚也盼,盼著高速通武漢。 ”張寶順對民意高度重視,要求加快推進岳武高速建設,打通岳西與中西部地區的快速通道。
在他的親自關心下,岳武高速安徽段2011年12月開工。2013年,岳武高速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4億元,預計2015年可完成全部投資。今年1月7日,張寶順在慰問困難群眾時,還特地來到飛旗寨隧道施工現場,實地察看工程進度。他指出,這是一條致富路,也是一條民生路,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傾力打造品質一流的精品工程、造福老區的德政工程。
從羊腸小道到平坦大道,岳西正駛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激發“內動力”
新一輪扶貧開發,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姚河鄉進一步擴大茭白基地規模,規劃建設300立方米茭白保鮮庫。2013年,岳西縣有2.5萬人斬斷窮根,推開致富之門
踏著2014年第一場雪來到姚河鄉馬石村,記者碰到民意茭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宗義,他正忙著茭白基地建設的事情。 “張書記大走訪來到田間地頭,要求發揮專業合作組織優勢,做大做強高山茭白產業,讓我們備受鼓舞! ”
姚河鄉黨委書記劉文祥介紹說:“我們研究決定在馬石村建立茭白提純復壯基地100畝和新品繁育基地50畝,還規劃建設300立方米茭白保鮮庫一座。鄉親們對張書記提出的愿望,都要實現了! ”
兩年來,在省委書記直接關心下,大走訪期間群眾所提建議和當地請求的39個事項得到認真落實。截至2013年12月,90%的請求事項已經落實完畢,其中既有事關長遠的重大規劃布局,又有顧及當前的具體項目安排;既有干部掛職等人才智力支持,又有轉移支付的真金白銀。
張寶順指出,兩年來,省直部門支援岳西扶貧開發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取得了實實在在成效,體現了“感情向人民群眾貼近,機關向基層一線深入,工作向困難地區聚焦,政策向困難地區傾斜”。今后應繼續堅持,不斷取得新進步。
新一輪扶貧開發,關鍵是從“輸血”轉向“造血”,徹底斬斷窮根,推開致富之門。
2013年11月26日,省委辦公廳印發了《省直單位對口幫扶岳西縣2013-2020年工作規劃》。這是省直機關第一個制定的對口幫扶規劃。省直有關單位將堅持以規劃為引領,以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增加收入、加快發展為核心內容,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和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努力增強岳西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兩年,岳西縣扶貧開發喜訊不斷: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試點項目群眾參與和資金整合扶貧模式在全國推廣,貧困人口精準化識別和定點扶貧工作經驗在全省交流,扶貧開發工作連續六年獲得全省第一。據統計,2013年有2.5萬人脫貧。 “做飯不燒柴、吃水不用抬,晨在塘邊練、晚在燈下舞”,許多山區群眾過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樹立“高標桿”
用雙腳丈量民情,用心靈感受民生,用行動排解民憂。省委書記率先垂范,岳西縣鞏固擴大“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成果,全縣政治生態更加優化,干事創業熱情高漲
“張書記說話特別和氣,一點架子都沒有,比電視上看到的還要親切。”毛尖山鄉板舍村農民儲彩霞說。1月7日,張寶順撐著雨傘、踏著泥濘,到村里走訪。得知儲彩霞丈夫患有重病,兩個孩子讀書,一家五口靠農村低保、社會救助和務工收入維持生活,張寶順寬慰他們:“有困難不怕,黨和政府會幫助你們的。我個人和你們結個幫扶對子,怎么樣? ”臨別,他再三叮囑,要教育孩子好好讀書,將來報效國家。
“省委書記百忙之中,還這樣牽掛一個困難家庭的生活,關心一個村莊的發展,我們這些基層干部,更應該時刻把困難群眾放在心上。 ”板舍村黨總支書記胡志東感慨地說。
用雙腳丈量民情,用心靈感受民生,用行動排解民憂。張寶順強調,要鞏固擴大“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成果,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制度,拿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到基層去,察民情、接地氣,在與群眾朝夕相處中密切干群關系。
省委書記率先垂范,樹立作風建設高標桿。岳西縣繼續深入開展“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作風建設的有關規定,堅決杜絕人情風、吃喝風等不良風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年終綜合考核民主測評優秀率均達92%以上,黨風廉政考核、群眾滿意度測評都在99分以上,均在安慶市領先,全縣政治生態環境更加優化,廣大干群干事創業熱情高漲。
好作風出戰斗力,也出生產力。2013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億元,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67.7億元,增長29.5%;財政總收入8.95億元,增長18.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97億元,增長29%;農民人均純收入5710元,增長16%。今日的岳西正奔涌著科學發展的澎湃熱潮。
“岳西發展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跨越,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離不開省委辦公廳等省直各單位的大力支持。 ”周東明表示,全縣干部群眾將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克難攻堅,奮力拼搏,強力推進“四個示范縣”建設,以新的業績回報張書記對岳西的關懷和厚愛!(吳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