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辦網,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從7月21日晚,“合肥包河花園人販子迷藥搶奪小孩”的帖子,在各大論壇、微博微信上瘋傳。帖子稱一位婦女手持迷藥,在包河花園小區拉著小孩就逃跑,遭遇周圍群眾圍堵后被警察帶走……可真相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合肥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官方微博迅速辟謠,原來該名婦女患有精神疾病,警方已排除其拐賣兒童嫌疑。
謠言止于真相。我省各大網站轉發合肥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消息,人心惶惶終于在真相面前安定下來。網上虛假信息和謠言,猶如病毒,蠶食著網站肌體的健康。據了解,我省現有網站近10萬家,網民3000多萬,網絡上的海量信息,難免良莠不齊。近年來,我省共清理封堵網上各類有害信息5萬多條,依法關閉違規網站500余家。
每一個依法設立的網站,猶如一個個應該有人值守的關口。 “只有網站切實擔起管理責任,認真審核把關,減少虛假信息,截斷謠言傳播通道,文明辦網,才能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中安在線編務負責人孟根方說。
2012年,中安在線獲得我省首批“安徽文明網站”稱號,“文明辦網”一直是中安在線的網站“信條”。完善新聞發稿機制、技術屏蔽不良信息、在社區互動欄目中設置“舉報”、網頁醒目位置設立“提醒”等,贏得網民信任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何為文明辦網?如何文明辦網?怎樣才算是文明網站? 2012年,我省制定《安徽省文明網站測評體系》和《安徽省文明網站評選辦法》,其中《測評體系》是全國第一個文明網站測評標準,為“文明辦網”提供了標尺,是創建文明網站的“指南針”。
“網站粗俗沒有出路,一些網站因追求‘眼球效應’而疏于管理,等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有文明辦網才是發展的‘長久之計’。 ”合肥論壇CEO汪海說。3年前,擁有300萬注冊用戶的合肥論壇簽署《文明辦網自律公約》,在其辦公樓的出入口、在工作人員的電腦旁,文明辦網自律公約隨處可見。
正本清源,依法文明辦網才能“百毒不侵”。2010年,我省開展了全省萬家網站簽署《文明辦網自律公約》活動,當年就有3萬多家網站、10多家網絡運營企業加入“文明辦網”陣營。文明辦網從網站備案源頭抓起,推動網站依法規范有序運行,營造健康文明和諧清朗的網絡環境。
文明上網,爭做“四有”好網民
“你真的會上網嗎?網絡是你真實便捷的知識庫、溫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輿論場,還是你沉迷游戲的不歸路、瀏覽不健康網頁的垃圾場、傳播謠言的是非地? ”7月3日上午,合肥市三十崗鄉“網絡文明伴我行”主題演講比賽現場,小選手李玲玲的演講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如何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 7月12日,宣城市寧國城北社區舉辦“弘揚陽光網絡,抵制不良信息,維護網絡健康,共享綠色心靈”教育活動及簽字儀式,轄區所有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長一起參加了活動。
“作為一個小網民,我要善于網上學習,接觸正能量的東西,更要傳播正能量。 ”寧國城北社區10歲的孔英英說。
正值暑期,全省廣大未成年人“觸網”率迅速上升,由于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青少年網民很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暑期放假前的最后一天,蕪湖市赫店鎮政府給全鎮中小學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網絡安全教育課,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騙意識。
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新一代“中國好網民”,成為當下的網絡熱詞。今年6月,我省啟動了“弘揚核心價值觀爭做‘四有’好網民”主題系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網上簽名留言、優秀網絡文化作品集中展播,以及走進校園社區開展文明上網宣講、網絡安全知識講座等活動,著力培育新一代“四有”好網民。
“網絡世界,迅捷便當,文明上網,時代風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文明上網四字歌》,在學校、社區、大街小巷傳唱。省網宣辦精心創作了《文明上網四字歌》,并譜成曲目在廣大網民中教唱,印成宣傳畫在街道社區張貼,制作成FLASH動漫在各大網站傳播。
網絡的文明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文明,網絡的和諧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每一個人都應當為“文明”代言,爭做網絡社會的好公民,養成文明上網的好習慣。
文明用網,唱響時代主旋律
7月17日,一場主題為“溫暖的旅程,傳遞著大愛”的網絡公益活動,從網上到網下、從本土到外地的愛心接力在鐵路線上演。
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的舒城少年任海龍,從6歲開始肌肉緩慢萎縮,告別了心愛的課堂。 15歲的他提出放棄治療,捐獻遺體、眼角膜。省紅十字會眼角膜庫主任為任海龍辦理了遺體、眼角膜捐獻申請。當他知道海龍“想出去看看”的心愿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后,不到3天時間,安徽、江蘇、天津、上海的志愿者被海龍深深感動,紛紛行動起來,共圓海龍的心愿。
網絡與社會緊密相連,愛心接力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轉發帖子、點贊評論等方式,都是表達網友的愛心和關注,還有一些熱心網友自發組建了愛心QQ群、愛心網絡社區等網絡交流平臺,號召大家走進現實生活做好事當好人,傳播社會正能量。
“捐贈者可以在格桑花網站上選擇待資助的孩子,通過網上銀行完成捐助,每一筆收支都可在線查詢。這種助學模式也因便捷、透明而廣受贊譽。 ”格桑花西部助學網發起人洪波說。擁有6萬多名會員、2萬多名捐助人、150多名義工、數萬名受益孩子以及許許多多熱心的網友,構成一個溫馨的網絡大家庭,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大集體。
3年前,由中安在線、安徽文明網承辦的“安徽好人網”正式開通,我省有了弘揚民族美德、踐行雷鋒精神、宣傳好人好事的“網絡陣地”,成為傳播文明、引領風尚、倡導做好人好事的重要窗口。
去年年底,網上安徽好人館開館,集中展示了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安徽好人”群像,立體式再現了800多位安徽好人形象,講述了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人故事。網上“3D好人館”,運用了現代3D全景攝制技術,實景再現了“安徽好人館”實體館情況,讓網友更方便地享受這份精神文化大餐。
網羅天下好人,網傳天下好事。以安徽文明網為龍頭,以84個市縣區文明網和2006個文明單位網為支撐,共同打造品牌欄目《尋找最美安徽好人》,開設好人微博群、微信群,形成了全網聯動的輿論強勢。
“網絡日漸成為匯聚網友愛心的重要‘公益陣地’。構建文明網絡,唱響時代主旋律,離不開網上與網下良性互動,也離不開現實與網絡共樹新風。 ”安徽文明網總編輯唐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