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我省率先發布《文明城市創建行動綱領》,為全國首個創建藍本,旨在增強我省城市綜合承載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全省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行動綱領》明確提出,把全國文明城市爭創納入“十三五”規劃,按照堅持價值引領、群眾主體、問題導向、重心下移、注重細節、常態長效六項原則,緊緊圍繞公民道德、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公共文化、公共關系、公益活動七個關鍵要素,從正面達標、負面清單兩個方面量化爭創任務、實化操作標準、細化規范流程,推動創建工作有目標、有路徑、有方法、有考核。
在文明城市創建行動綱領實施過程中,我省創新結對聯創機制,建立“文明”幫“提名”的共建制度。全國文明城市發揮傳幫帶作用,合肥市與淮北市、巢湖市、肥西縣結對,馬鞍山市與宣城市、當涂縣、天長市結對,蕪湖市與池州市、安慶市、寧國市結對,銅陵市與黃山市、蚌埠市結對,通過結對共建,把文明創建實踐中建立的創新機制、管理制度和成功經驗與結對城市全面對接,實現聯創共進、全面提升。同時建立完善“先進帶后發、皖南促皖北”的聯創共建機制,對創建基礎薄弱的皖北六市實行攻堅戰,實現零的突破,推進皖南皖北文明創建均衡發展。
“深化文明城市創建,要把創建活動從城市向農村延伸,將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推進城鄉一體創建,共同建設美好鄉村。 ”省文明辦創建處相關負責人說。我省開展“三線三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聚焦垃圾污水、違章建筑、廣告標牌、非煤礦山治理和綠化提升等重點任務,著力消除城中村、城鄉接合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集貿市場等重點部位的臟亂差,推動文明創建全域覆蓋、不留死角。去年以來,全省關停非煤礦山1168座,復綠治理面積10500畝,拆除有礙觀瞻的大型立柱廣告牌1285座,城鄉基層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有力改善。
今年是全國文明城市三年一屆評選的開局之年,年度測評成績對于本輪爭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測評即將舉行,我省文明城市創建動態管理制度規定提名城市年度測評排名靠后的,實行約談誡勉、通報批評;連續兩年測評排名靠后的,取消下一輪提名推薦資格。 ”淮北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我省建立媒體曝光制度、動態管理制度、考核獎懲制度,進一步形成文明創建抓日常、促平常、重經常的工作態勢,確保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