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告別曾經"同流合污"的日子,宜秀區小龍山社區結合建設雨污分流排放方式,改善社區環境衛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3月15日,記者走進小龍山社區大樹林居民組,一棟棟徽式風格的居民自建房屋整齊漂亮,四周群山環繞,綠樹成蔭,一條水泥道路環繞整個社區,道路兩旁都是整潔的農田,溪水、綠化、文化墻……,干凈整潔的環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讓人流連忘返。
“我們社區水泥道路連接家家戶戶,每個居民房前屋后都修建了排水排污溝,污水經過管道排放到污水凈化池,再由凈化池排放到農田作肥料。而雨水則順著明渠流入菜地,實現了雨污分流。”居民董荊蘇說。
小龍山社區位于宜秀區羅嶺鎮西南邊,南倚風景秀麗的小龍山山脈,西臨碧波蕩漾的菜子湖畔。2015年,小龍山社區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中心村莊建設以旅游交通干線為依托,以大樹林組為中心,覆蓋轎門、新屋、花園等六個居民組。以前,小龍山社區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房屋后到處是臭水溝、臭水塘,一到下雨天,尤其是下大雨的時候,大量的生活污水連同垃圾一起排放到了附近的池塘內,社區周圍也散布著花花綠綠的垃圾袋等生活垃圾。“自從實施了雨污分流工程后,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利用,雨水不浪費,美化了環境。”小龍山社區黨總支書記章新民告訴記者,正是美麗鄉村建設,讓小龍山社區成為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好地方。
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小龍山社區進行村莊整治,實現了水泥路環到組到戶,修建雨污管道1300米,新建三格式化糞池18立方,實現了中心村莊雨污分流。社區內,處處環繞多種四季常青的植物。道路兩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社區特色及風土人情的一幅幅文化墻,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居民追求真善美,為社區增色不少。
小龍山社區已新建2個生態停車場和1個休閑廣場,安全飲用水工程普及率達到99%。實現了社區內有限電視、網絡、電話“三通”,完成了環繞社區的西干渠1000米的清淤漿徹以及周圍環境改造。如今的小龍山社區,居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記者 徐媛 通訊員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