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互聯互通的 “紅云”平臺,提升黨員干部的歸屬感。好的黨建紅云平臺,是提升黨的網絡社會領導力的基礎。例如,重慶巴南區針對基層黨組織因黨員流動性強、人員分散造成的管理難題,運用“黨建紅云”多種終端優勢,嚴格按照黨章及黨內有關規定,以鎮街為單位建立“云支部”,使黨員利用手機、電腦等多種終端,采取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隨時隨地參加“云支部”生活。從全國黨建紅云運行狀況來看,通過實體支部的虛擬化和虛擬黨支部的實體化,黨員干部雖然身在異鄉學習和工作,也能及時繳納黨費,參與支部各項活動,感受組織的關注和關懷,感覺到作為黨員干部的榮譽感與對支部的歸屬感。
二、建立公開透明的激勵約束機制,提升黨員干部的先進性。黨建紅云,最為簡單也最為重要的是“@”每個黨員,建立一個電子積分卡;在此基礎上,給每個黨組織建立一個電子積分卡,通過積分量化積分、動態排名、評星晉級,激發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與創造力。例如,在桐鄉黨建紅云平臺,黨員先鋒指數由體現普遍性要求的“基本分”和體現先進性要求的“奉獻分”構成。基本分包括組織生活、集中培訓、網上學習、交納黨費和先鋒踐諾等五項指標。奉獻分包括結對幫扶、義工服務、愛心捐助、無償獻血、中心工作和急難險重任務表現突出等五項指標。黨組織先進指數由所屬黨員積分的平均值構成。在此基礎上,對每個支部和黨員的指數積分情況全程公開、動態排名,每月以圖表形式生成“電子黨務體檢報告”,對黨建工作落后的黨組織書記,參加黨組織活動不正常、履行義務不到位的黨員,給予事前預警和事后分析,使其認識自身差距,及時改正不足。建立以先鋒指數為核心的公開透明的科學管理機制,是落實黨章要求和中央精神的關鍵,是提升黨的執行力總抓手,是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的有效措施。
三、建立結對幫扶的全覆蓋機制,提升黨員干部的服務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理解“領導就是服務”,需要從“為人民服務”提升到“為人人服務”。黨組織要通過結對幫扶、義工服務、愛心捐助、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推進黨員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物品互助、資金互助、信息互助、技術互助。例如,重慶大渡口區組織部把分散在各單位、行業、系統的幫扶資源整合起來,通過“自愿+協調”的方式,組織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做到幫扶困難黨員、特困群眾、下崗失職工人、留守兒童等“全覆蓋”。這種深入細致的結對幫扶機制,不僅可以整合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可以為困難群眾提供個性化服務,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幫扶,提升困難群眾的自立自理能力,共建和諧支部、和諧社會。
四、建立開放互動的網絡宣教機制,提升黨員群眾的信仰力。黨建紅云,最終目的是保持“紅色”,是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旗幟。黨建紅云為黨員干部搭建了一個開放式的學習培訓平臺,“學分制”管理方式有助于引導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學習中央的各種精神。而且,組織部門要注意把黨務骨干和黨員專才培養成意見領袖,使用“網言網語”引導網絡輿論,形成黨員干部與網民群眾溝通認同的網絡宣教新方式。例如,人民網全國黨建云平臺,及時準確傳遞中央精神和上級黨委部署,立體報道各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進展,客觀展現基層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其中,渾源縣黨建云平臺開辟了“學習之窗”欄目,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全縣黨員干部提供了大量學習素材;東莞市黨建云平臺的“陽光時評”欄目,積極引導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樹立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從全國黨建紅云運行情況來看,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中央文件,凝聚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網絡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信仰的力量。
(執筆:雷強,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