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0瓶陳年茅臺酒昨天集體現身拍賣舞臺,109瓶找到了它們的“新主人”。而以126.3萬元起拍,最有希望成為新一代“酒王”的56歲茅臺酒意外落馬,成為唯一流拍酒。拍賣人士分析,流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起拍價定得太高。盡管流拍,但是也有潛在賣家在網絡上關注,卻因技術原因與之擦肩而過。不過,這瓶流拍的“酒王”可能還將出現在上海國拍3月底的另一次茅臺專場拍賣會上,不過是否會降低身價,目前還不得而知。
五分鐘僵持無人認購
昨天的拍賣會上,最引人關注的是一瓶產于1955年9月20日,已經56歲的地方國營五星茅臺酒,連瓶重約832克,起拍價為126.3萬元。因為身價最高,也作為壓軸大戲留到了最后才登場。
現場競拍人持有的資料中,這瓶茅臺酒的參考價被標注為126萬-150萬元,拍賣會前也有人預測它能成為新一代“酒王”,被拍出150萬元甚至更高價。
這瓶酒昨天的拍賣序號為99號,此時拍賣會已進行了3個多小時,盡管在場許多人已顯得很疲憊,但當主持人報出“99號拍品”時,幾乎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伸長脖子,凝視著主持人手中的小錘子。拍賣行的工作人員也屏氣凝神地留意著會場各個角落可能會舉起的牌子。然而經過主持人“千呼萬喚”,就是沒有人舉牌認購。盡管這瓶126.3萬起拍的茅臺酒最終流拍,但并非無人關注。上海國拍副總裁范干平透露,其實有買家想通過網絡競標,只是由于不熟悉網絡操作,手忙腳亂仍未競拍成功。而主持人看到在五分鐘的時間里,無論是現場還是網絡都“無人應答”,只能宣布流拍。這位潛在買家也就與這瓶茅臺酒“擦肩而過”了。經過近5分鐘的僵持,最終主持人宣布這瓶陳年茅臺酒流拍。
拍賣會后,范干平也覺得比較遺憾,“這瓶茅臺無論是年份、分量還是保存的狀況都是值這個價的。”不過他也承認起拍價可能“定得高”了。去年底在杭州創下白酒身價最高紀錄的一瓶1958年產的茅臺,雖然最終成交價超過145萬元,但它的起拍價也只有25萬元。范干平認為,這說明上海的投資者還是比較理性的。
普通市民賣茅臺套現
昨天的拍賣會,總共有190多人參加競拍。據上海國拍的統計,最終成交總額為522.87萬元,單瓶身價最高的為一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茅臺,成交價25萬元。此次拍賣,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出廠的陳年茅臺是主力軍,共有64瓶。產自這一年代的“三大革命”和“地方國營”茅臺酒的拍賣價普遍在3萬元到8萬元之間。
110瓶陳年茅臺中,率先亮相的是知名作家葉辛的兩瓶茅臺。這兩瓶1985年的茅臺是他當年在貴州插隊時,去茅臺產地仁懷免費講課,當地政府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因為名人效應,這兩瓶并不算特別稀有的茅臺也有了獨特的意義。第一瓶連瓶約重1105克的茅臺2.5萬元起拍,最后以4.2萬元成交。第二瓶稍輕的也以4.1萬元成交。
除了這兩瓶葉辛的茅臺外,其他茅臺都是普通市民提供的。這些市民大部分都是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家庭條件一般。不少人私底下透露,對他們來說收藏沒有條件,不如現在拿出來套現。
不少市民前來“領行情”
昨天的陳年茅臺酒拍賣受到眾人關注。只能放200多把椅子的三樓拍賣廳濟濟一堂,最高峰時擠進了450多人,就連一樓也擠滿了市民,轉播拍賣實況的電視機前也圍了幾十人。還有專業人士仍在品鑒一樓陳列的一些茅臺樣品。
有著“國酒”美稱的茅臺近年身價一漲再漲。稀缺性加上深厚的群眾基礎,陳年茅臺在國內收藏界的未來走勢的確令人看好。現場除了來參加拍賣的人外,還有不少市民和收藏人士是來“領行情”的,來看看家里的茅臺酒是該拿出來拍賣還是再“捂一捂”。
市民張先生是各類拍賣會的常客,“我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買過三箱茅臺,每箱六瓶。”張先生說,當時的售價每瓶是11.7元。可惜當時沒有投資意識,喝的喝,送的送。現在家里只剩四瓶了,好在保存狀況還不錯。“大概能到多少價位我心里都有數了。”
另一名堅持看完整個近4個小時拍賣過程的市民陳先生則決定“拋”,“我家里有瓶1975年的茅臺,這次我看下來至少能賣5萬元,下次拍賣我打算拿出來賣,至少能換塊上海車牌吧。”